阅读历史 |

79、第79章 (捉虫)(3 / 4)

加入书签

句:“不是让你在房里好生歇着么,怎到店里来了?”

楚归没说自己是想帮她看账,笑道:“在房里闷得慌,出来透透气。有个送酒的老翁来店里了,正跟熟人用饭呢。阿姐回来了,生意谈得可还顺利?”

姜意瞟了一眼柜台上的账本,见明显是核算过的,就知道楚归到这里的目的是为了帮自己。

都是亲姐弟,她知道楚归这么说,是怕自己不让他操劳,她答道:“挺顺利的,不日便可开工了。”

那面坊东家欠了不少债,赌坊把面坊压了极低的价钱,要拿面坊去抵债,所以碰上姜意想盘下面坊,少东家都快火烧眉毛了,也没跟姜意扳扯,以三百五十两银子成交。

面坊里做面的老手都是家奴,卖身契一并给了姜意,姜意和面坊东家去官府过了户,如今那面坊的地皮和面坊的人都是姜意的。

虽然把存的银子花了个精光,但姜意心中还是高兴,只要方便面开始大规模生产,用不了多久总能赚回来的。

她回来时想起馋了好几天的鸭脖,顺道买了几只鸭子回去,准备当庆功宴。

杨岫拎着几只鸭子进了后院。

这个时辰店里的客人已经多了起来,姜意见老叟跟池青坐在一起吃饭,想到老叟跟封朔都熟,认得池青也就不奇怪了。

她拎着茶壶上前去给他们添了些茶水,笑着打了个招呼:“池军师,老先生。”

池青点头致意,老叟则笑呵呵回了姜意一句:“你这店里布置得好,锅子也做得好。”

姜意道:“您谬赞了,不知您今日送酒来,叫您久等了。”

老叟摆摆手:“不妨事不妨事,这不正吃着呢。”

姜意便道:“那您先吃着,吃完了回头咱再把酒过个数目,把帐结清。”

老叟点头说好。

姜意进了后厨,池青才瞟了柜台处的楚归一眼,似笑非笑问老叟:“你猜门口那小兔崽子先前阴着脸在想什么?”

老叟吃着肉不搭话。

池青道:“他怕是在想着怎么让店里两个练家子把你我二人绑了。”

老叟干咳两声:“这不挺有野心谋略的吗?你先练练他。”

这次是池青喝着汤不出声了。

老叟显然一开始是打算自己教楚归的,只不过问了那个问题后,才改了主意。

池青在军中被称为笑面虎,那是除了一张脸白白净净,从心肝到肠子都是黑的。楚归虽年岁尚小,但骨子里透着一股狠辣劲儿,这二人将来若是对上了,不好说。

老叟自然不愿自己教出来的弟子自相残杀,前期让池青教楚归,互相磨磨性子,将来不管二人到了什么局面,都有这份师兄弟的情谊在里面,不至于闹到争锋相对、非死即伤。

姜意搓着手在厨房炖酸萝卜老鸭汤,这个天气,就适合喝点酸酸暖暖的汤,滋补又开胃。

她把洗干净的鸭剁块,锅里烧水,下料酒、姜片,把鸭肉焯水去腥,捞起来洗掉血沫后,放进砂锅里加高汤炖煮。

酸萝卜切块一起放入砂锅,葱姜、桂皮、八角安排上,慢炖一个时辰就能炖出汤色澄亮的老鸭汤。

砍下来的鸭脖她留着没用,打算和买回来的鸭脖一起做卤鸭脖吃。

本没有单卖鸭脖的卖法,但鸭脖肉少骨头多,不管是穷人还是富人都不喜欢,姜意肯拿钱跟人卖鸭脖,这谁都乐意,但凡买了鸭的,在屠户那里顺道把鸭给杀好,就把鸭脖砍下来卖给姜意了。

杨岫不太能理解姜意的做法,一度以为姜意这事高兴傻了。

换了大院子的好处就是姜意想做什么好吃的时,不用再跟姚厨子抢着厨房了。

西跨院的厨房比她原来的小厨房大了一倍不止。

姜意把处理好的鸭脖冷水下锅煮开,充分煮出鸭骨里边的血沫后,把鸭脖拉起来沥水。

锅里控干水下油,等油温一上来,把香叶、桂皮、八角、花椒、茱萸等香料放油锅里炒出香味后,放鸭脖翻炒入味,要想颜色好看,可以加点酱油,为了提鲜,姜意还加了一小勺糖。

翻炒均匀后就倒入没过鸭脖的滚水,锅里咕噜噜直冒深棕色的泡泡。

姜意盖上锅盖,大火煮了片刻就转小火焖煮收汁,等卤汁快干时熄火,揭开锅盖浓香扑鼻,卤好的鸭脖呈红棕色,表皮的肉因为翻炒时掉落一部分,一丝一丝的,甚是诱人。

姜意找了几个盘子把鸭脖分装起来,端去外边小厨房,给姚厨子郭大婶他们分着吃,又单独给楚归端了一盘去。

因为鸭脖不多,份量有限,每个人都吃得意犹未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