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6节(2 / 3)
义是非同寻常的,但这一切都敌不过她站在这里这件事本事,她平安归来这件事的意义已然大过了一切。
原来当真有人能从凡人的绝境中踏出来,成世人所不能成。
历来并非多情感性之人的薛服竟一瞬间热泪涌眶,他快步上前,单膝抱拳而跪:“朔方薛服,参见皇太女殿下!见过上将军!”
元祥,江台等人跟随而来,纷纷跪身抱拳行礼,声音皆格外洪亮。
众人行礼间,眸光无不坚定有力,比燃着的火把还要炽烈鼓舞。
那被他们的眸光所注视之人,并未故作气势,看起来仿佛只是出了趟远门,并且顺手带回了一些土特产。
此乃元祥的观感,当他看到太女殿下身后站着的那几名北狄武将时——想来是俘虏归顺或是奉命护送太女,横竖是土特产之感。
此时,李岁宁走上前来,欲扶起为首的薛服:“薛节使与众将士抵御吐蕃军劳苦功高,请入营休整后再叙话商谈。”
薛服正要起身时,崔璟走了过来,却是撩袍屈一膝而跪,向李岁宁抬手执礼相请。
崔璟的身份摆在这里,他忽然行此大礼,薛服等人一时不解也不敢起身。
李岁宁看向崔璟:“上将军——”
夜色中,青年清冽的眉眼间唯余郑重之色:“此处战事由我与薛节使指挥即可,请殿下勿在此地过问停留,即刻率兵动身返京。”
薛服等人反应过来,江台立时跟随说道:“没错!李隐欺世盗名,传扬太女已葬身北狄,欲图登基称帝……请太女殿下即刻返京,主持大局!”
“请殿下即刻返京!”
四下呼声此起彼伏,皆为人心所向。
崔璟看着眼前之人,眼底一派坚定。
他曾说过,他会为她铸剑,她自死劫中而出,此后便不必再亲赴战场。
他想让她立于万万人之前,取回本属于她的东西,助她走到至高之处,就是他要做的事。
所以他说:“此乃崔璟所求,请殿下务使我得偿所愿。”
她所成,即为他所求。
这最后一步,他无法随同见证,但能为她在后方斩棘,同样是对他最大的成全。
四目相视间,李岁宁看着眼前清贵无双的青年,与他道:“好,我即刻动身。但有句话,望上将军牢记。”
崔璟正色以待:“请殿下示下。”
李岁宁眼底含有一丝认真坦荡的浅浅笑意,与他字字清晰地道:“我观上将军骨相至贵,天下难寻,堪为帝王之偶。”
崔璟倏然怔住。
她说:“故请上将军保重,也务使我得偿所愿。”
务必杀了她
崔璟如何也不曾想到,会在这样的时刻听到这样的话。
关于二人的日后,他并非没有设想过,要向她表明心迹吗,什么时机什么地点,因为是她,这些便都是需要再三慎重对待的问题。
再有,她会是什么反应?
或者说,她此后的身份决定了她行事必然需要多方面权衡利弊,包括她身边站着的人……他是否会符合她的选择?
崔璟没有答案,他总是缜密的,少有全无答案时,唯独与她有关的一切,如云如风,从来无法被揣测定义。
纵无答案,却不影响他的种种决定,他历来不求圆满,唯愿甘心。
且这紧要关头,容不下他这份不合时宜的浅薄情思,于是他很好地敛藏起来,并不惊扰什么。
可此刻……她毫无预兆地,以如此方式,回应了他未曾付诸于口的缜密爱意。
她想回应便回应了,并不在乎他有没有说出口——于她而言,崔璟喜欢她这件事,天地为证容不得任何人来否认,便是他自己也不行。
崔璟恍惚间意识到,这份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回应,正是她该有的模样。
她历来步步为营,但一直遵从着以真挚交换真挚,她的感情世界从未被纷杂沾染,无论是亲情友情师生情,她心底从来都保有一份纯粹之地,先分辨它的真伪,再将它妥善安置。先信己,再信人,这是她的底气。
恨便是恨,喜欢便是喜欢,喜欢就要干脆利落,利益权衡绑缚不了她,她从不被所谓规则裹挟,她只踩碎规则制定规则。
她不避讳该与不该,不计较得失几何,她的回应热烈,张扬,纯粹,自我,清晰,而又盛大隆重。
帝王之偶,此四字,何其贵重。
对旁观者而言,此乃身份地位之贵重。
对崔璟而言,此乃心意之贵重。
出生于尚处兴旺之中的清河崔氏,天之骄子,生来便处高台的人,先养出了清傲之文心,再以战功铸以铮铮之骨——权势身份于他而言从不值得追逐,帝王之偶亦无足轻重,但因是她,这身份便成了世间最隆重的回应,最动听的许诺。
她给了他一个许诺,同时也在向他讨要许诺,她要他务必平安活下来,务必见证共享她接下来势必取回的一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