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节(2 / 3)

加入书签

后,赵蘅曾经问过他,他们第一次见面时,他对她是什么感觉?

本来她也不过随口一问,哪知道他坐在窗边半天接不上话,那反应,反倒让她想好好追究一下了。

最后他被她逼问得没办法,只好笑着说:“我那时就算有心,也看不清你的模样,你在盖头里闷了一夜,胭脂花粉都化在脸上了,还一脸警惕地瞪我,看着跟戏画上那种气鼓鼓的小人似的。”

“……”

她自己想起来也总是后悔,如果当初早知道未来的事情,应该在一开始就对他好一些的。

那时她满心幽怨,觉得这桩婚事不是她自己决定的,其实想想,这又何尝是他能决定的呢?

但他从来也不为自己开脱,而是什么都默默包容下来了,包容了她不加掩饰的冷漠和敌意。

换衣服时,她听到身后传来他轻轻的咳嗽。

“大少爷昨夜着凉了吗?”早起进来伺候梳洗的老妈妈低声问。

赵蘅没有转身,视线却不由得注意过去。

他昨晚肯定没休息好,入秋的昼夜反复不定,从昨晚到今早都有丝丝的寒风从窗棂透进来,这人还一整晚伏桌而睡……

若真病了,岂不是她害的?她拢衣襟的手不禁停住。

却看到那人背对着她摇了摇头,“不是,只是刚才不小心吃进了风。”

一句话轻轻就带过去了。

成亲第一天

“能嫁进傅家,是你几辈子修来的福分。等那位大少爷两脚一伸,以后就是你出头之日。”

“知道了。”

“媒婆说,算了那么多姑娘,就属你的八字和他最相配,又是多子的命,要是真能把他的病冲好了,又为他生个一儿半女的,我们老夫妻两个,以后老了也能沾沾你的福。”

“知道了。”

“你别一个劲儿低眉顺眼的,我知道你心里有怨,要怪也就只能怪你没生在好人家,女儿家,特别是穷人家的女儿,第一件事要学会认命。哪个女子不是这样过的?嫁到哪一户人家,往后是哭是笑,是死是活,也就由得人做主了。旁的事就别再想了,想得多又有什么用,没来由给心里添乱。我是为了你好。”

“……知道了。”

早起时,赵蘅发觉右脚上的肿痛更严重了。她也没和人提起,当刘妈妈提前带她去给公婆问安时,也没有拒绝。

傅家的围墙要比寻常人家格外高一些。一座院子外又是一座院子,绕过一道深廊又是一道深廊,越走越深,越走越深……好像永远也走不出去。抬头时,看到的也不是天,而是一座墙压着一座墙,无穷无尽延伸出去,有种盛大的压迫感。

赵蘅跟在刘妈妈身后,一路走,一路就听着她交代着种种规矩。

刘妈妈是家里做熟了的老仆,所以在赵蘅这个新媳妇面前格外带些主人公的姿态。早上她替他们整理床铺时,就特别往床上铺着的白绫布上多看了几眼。

赵蘅知道她在找什么,可她昨晚和傅家大公子根本都没有碰过对方。

刘妈妈嘴上没说什么,但检查完后,特意回头看了她一眼,那眼神就仿佛她苛待了他们少爷似的。看来她从一开始就被贴上了不懂规矩的标示,刘妈妈一路上都绷着脸,显得十分不满意。

“傅家的女眷都是寅时起床,新少夫人今天已经迟了,日后可不能怠惰。晚上一更时,各处院门就都落了锁,每道门都有婆子看守,到时也是不能随意走动的。”

“新妇不能进祠堂,少夫人平日没事,记得不要靠近。”

“桑榆斋是老爷的书房,老爷读书练字时最不喜欢有人打扰,夫人夏天时也喜欢到外面的亭间小睡。不过,老爷和夫人都不用时,少夫人也可到这地方来透透气。”

“这是二门——少夫人,少夫人?”

赵蘅没有留神,多走了两步,刘妈妈的视线马上就抓住了她。

&039;&039;新少夫人别再往前了!你要认仔细,这道门再往外就是外宅,已成家的女眷是不能到外宅走动的,以防被外室男子撞见。”

赵蘅顺着她的指引往外看,外面是曲折幽深的池塘和花园;又回头,身后是烟柳重重的一小间院子,一眼就看到了头。这就是傅家圈定给她的后半辈子的全部空间。

“一步都不能走吗?”

刘妈妈做出尽量有耐心的样子:“新少夫人,傅家毕竟不同乡野小户,行动坐卧都有规矩。其实傅家已够宽厚了,多少媳妇一辈子就待在那十步见方的小院里。”

赵蘅默默听着,最终只答了一句:“知道了。”

傅老夫人起得很早,这时拿着一把娟扇,头上包着防寒的如意形方巾,正指点下人给观音樽里的花枝挂上红纸圈,一小圈一小圈的鲜红,添些热闹的喜色。一看到赵蘅,便笑道:“起得这么勤快,怎么不多睡一会儿?”

傅老爷从旁边耳房里出来,脸色却不是很好。赵蘅向他问安,他一直也只是淡淡的。

赵蘅自己揣度起刚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