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辛亥年1(2 / 3)
听了一小会。
“问我的国家哪像染病。。。。好词啊!好词啊!”
喃喃自语着,走下了甲板,打算有时间去学一段。
回去的路上胡瑞的心情很沉重,从安庆带回来的粮食还有从库里提出来的200枝汉阳造已经全部就绪,王文礼和李天祥一刻也没耽误带上选好的人手,立刻上了路。这两个在新军教导营一期中不是能力最突出的,但是是唯一一个对和游击战有经验的学员,这次的任务最合适的人员也只有他们了。似乎是感觉到上司情绪不太对,之前不断撒泼闹妖,死活也要带队去落草的王天达一伙人,一路上出奇的安分。谁也不想在这时候触总教官的霉头。
回到芜湖,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就有卫兵通报,安庆制造局的技师来了。直接要求见协统大人,说是从安庆追过来的,有要事。
“快,请到客厅!”
胡瑞放下马鞭,挥挥手吩咐道。整理了一下衣着,等勤务兵把马接过去后,就径直去了会客厅。安庆那头的制造局可是新军的命根子,制造局出了事情整个新军就成了无源之水了,那些搜刮来的技师都是活宝贝,更加怠慢不得!
“将军阁下,中国的工人太棒了!他们都是这个!”
德国技师埃尔森,手舞足蹈,直接比划着大拇指用半生不熟的中文激动地说道。
“小老儿见过大人,大人走得急制造局那边派去联系大人的人没赶上,埃尔森先生急着给您报喜,就指着搭洋车赶来了。”
制造局里最年长的技工,老黄哈着腰行礼道。老黄今年五十有二了,闹长矛捻子那会就已经在官派的作坊里制造火药枪弹了,对清军装备的各种步枪和火炮极为熟悉。自从离开汉阳到了安庆,这位老技工受到了空前礼遇,每个月十二块大洋的薪水还能分到一个单间宿舍。每天上工,那帮半大的小学徒一口一个黄师傅,叫的别提有多亲热了。厂子里加班有加班费还管夜餐,上头的管事也和气,你好好的干活绝对不会找你麻烦。和枪炮打了一辈子的交道,老了能摊上这待遇,想想都有一种想哭的冲动。所以对于这个和自家二小子差不多大的协统大人,老黄是打心眼里的尊敬。
“搭车?制造局那边的十辆福特卡车不会都出故障了吧?!”
胡瑞招呼这两人入座,随口问道。之前一口气从美国买了100辆福特卡车,为即将归国的重炮营做准备。首批交付的40辆卡车中,胡瑞调拨了10辆卡车给制造局,方便运输和采购。
“回大人的话,今儿个年三十呢,管事的仁慈,给下面的兄弟都放了假。开洋车的几位师傅瞅着没事也就先回去忙年了。”
老黄赶紧回答道。
“将军阁下,请您随我们来!我们给您带来了最好的新年礼物!”
埃尔森,顾不上寒暄客套了,直接拉着胡瑞就朝着后院跑。
“口径50毫米,全炮长413毫米,炮筒身长260毫米,全炮重27公斤,炮筒重16公斤,炮筒脚长170毫米,炮筒板重11公斤,脚板高60毫米,脚板宽67毫米,最大射程700米,有效射程500米。将军阁下,中国工人都是好样的!他们只用了不到一星期的时间就造了出来!这个宝贝十分的完美,一名士兵经过训练就可以操作。”
埃尔森掀开防水帆布,一门带着两脚支架和宽大凹形底座的小型火炮出现在阳光下,赫然是侵华日军大规模装备的式掷弹筒!
“尼玛,这不科学!”
某人忍不住爆粗口了,只是参观迫击炮生产线的时候顺嘴提了一下,随后花了几张草图,没想到一个星期不到居然就这么给造出来了。。。。
“太凶残了。。。。”
摸着冰冷的炮身,胡瑞泪流满面的感叹道。
相处的日子久了,无论是生产线上的工人还是技师早就习惯了自家老板时不时冒出来一些听不懂的奇怪言辞,埃尔森耸了耸肩,一旁的老黄呵呵笑着不作声。
“这玩意产量如何?比起生产线上的60迫击炮性价比如何?”
清醒过来,胡瑞赶忙问道。严格来说掷弹筒属于轻型迫击炮,口径不大于50毫米,大致相当于现代的枪榴弹。二战那会德国、意大利、英国、日本、中国都曾装备过,这种建议型的小型迫击炮。不过比起同时期的产品,小日本的式掷弹筒性能算是最好的了。德国的36年式50毫米迫击炮重量是89掷弹筒的两倍还多,最大射程也只有500米,性价比更是不必说。二战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日本陆军就一直按照中国战场的环境射击武器装备,三八大盖、九二步兵跑、豆战车都是最好的例子。式掷弹筒在熟手的手里,打四百米以内的机枪和其他请目标几乎可以说是百发百中,一个不起眼的小掷弹筒抗战那会不知道多少中民倒在了它的炮口下。
“阁下,您绝对不敢相信!我们改进了您的原始设计,把击发装置由拉绳改成了按钮,采用了全封闭的结构以防多次击发后发生炸膛。还加装了两脚架,换用了更大更宽的底板,减小了后座了提高了射击精度。可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