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章 何人认字读一半(1 / 2)

加入书签

范希文收拾好心情,给出力的众人发了个十二文的红包,按照老道的说法,取月月红之意,祛除晦气。

又给了唱戏的二人各百二十文。

至于老书生的钱,半分也没收,先生自己都穿带补丁的衣服,如何忍心。

徐姐姐遗留下的财物,并未放到坟中,怕有人见财起意刨坟,一并交给莽子。

是留作念想还是怎样,且随他处置。

经过这事,几人兴致都不高,也只有老道与范希文还能勉强调笑。

莽子获得了两身新衣裳,是路过一小镇时七爷给添置的。

不过这家伙身材实在太过夸张,顶大的衣裳在他身上也显得局促,这可是以宽大着称的袍子。

于是范希文想了一阵,干脆裁掉衣袖,弄了两块大布做了个披风的样式。

这一身穿上,配上莽子那愣愣的神情,还真有几分豪侠的味道。

“莽子,以后你就叫狂刀。”

莽子本名敖剑,借助着名街机游戏给取个诨号,听起来很是不错,至少比胡诌的“三江鬼脚”好听多了。

有为也对这个诨号十分喜欢。

“七爷,你那个三江鬼脚的名号得改一改。”

倒霉孩子,哪壶不开提哪壶。

沿长江而西,过沱江口,再西至永宁河口对岸,寻摆渡人过江便至此行终点区域。

此处名为纳溪,名出自蜀汉,武侯平蛮,纳贡自此溪而出,又名云溪。

但此地格局破碎,只能在永宁河两岸建房,两岸之间沟通麻烦,居民也不太多。

两岸有庞大的山脊,自半山腰下多农田土地,庄稼长势较好,想必土地肥沃。

几人陆续下船后沿石阶梯而上,迎头遇见一书屋,没有招牌,其中放了不少曲谱、话本等,数量不少。

范希文准备前去问路,又不太好意思直接开口,因而先假意咨询。

“先生,这书是卖还是租?”

白须老者答道。

“都可,本店除了常见的书籍,也有一些旁的话本,老夫也写了其中一些。”

不曾想还是位小说作家。

此时一位糙汉子也随意挤到近前,随意拿起一本薄册子。

“支船上之鬼支?这是何故事?”

汉子将扁担夹在腋下,满脸不解。

老者劈手夺过册子,感觉有被冒犯。

“去去去!斗大的字不识一箩兜,癞疙宝上席,装啥子身份人。”

向乾也非常好奇,弯腰去看,一字一顿地念出声来。

“妓船上之鬼妓。”

好歹先前那汉子也是认出了一大半的字,算不得文盲,却把在场几人笑得够呛。

汉子见几人抹着眼泪,更加无地自容,提着扁担快步消失在转角处。

“这是你写的?”

“不才,惭愧。”

老者有些赧然。

范希文与向乾给他竖起了大拇指,这书名一看就是猎奇猎艳两不误,老学究生猛如斯,吾辈楷模。

买了两本不起眼的小册,其中便有那本满是“支”字的话本,这才问起老板,地名“打渔村”的位置。

在老板的多谢声中再次起身。

打渔村,在永宁河边,此处聚集了六七户人家。

范希文有些小兴奋,那是源自于身体本能的亢奋,这具身体十多年来终于能找到亲人了。

找了个人再问,哪家姓张又有一位女儿嫁到了成都,那人亲自带路来到了一小院前。

这院子保养得还算不错,看来外公家的生活也能算个小康。

开门的是一位眼睛浑浊的老太,有为对这位老太有些模糊的印象。

“是她,七爷,张小娘的生母!”

老太有些迟疑。

范希文应该长得并不像生母,但张有为的面容她还依稀认得。

“你~是张有为?”

张有为泪眼婆娑,跪下给这位族曾祖母磕了个头。

“曾孙张有为拜见老祖,你的外孙也回来了。”

老太这才重新打量起眼前的后生,嘴巴倒是像自己那位远嫁的女儿。

她不禁抹了一把眼角,瘪着嘴唇道。

“可算等到你了。”

于是让众人进屋休息。

一时间,老人忙的不可开交,又是烧水,又是煮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