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一千零七十三章 路径(2 / 3)

加入书签

;既然汉中王满心疑虑皇帝的下落,法正就立即首先反躬自省,推动汉中王去彻查此事。当然,此举不仅是下一步举措的铺垫,同时也能站在中枢的角度,稍稍压抑骤得泼天大功的荆州、交州军府,以彰显中枢的威严。

&esp;&esp;按照法正的想法,查问得越是清楚,有些事情就越难推卸责任。到最后,事实自然会迫得汉中王有所决断,而能够参与决断的人必定是身为尚书令、护军将军的自己;必定是预先提供了唯一一条可行路径的自己!

&esp;&esp;那条路径,当然不是与曹氏互泼脏水,展开骂战。而是在攻取长安之后,应当立即展开政治上的一系列动作,先将关中囊括入汉中王国,继而更进一步!

&esp;&esp;只消汉中王踏出那一步,群下再多的动摇,再多的疑虑,再多的杂念,全都会无影无踪。到那时候,谁还能说什么汉贼?谁还能怀疑汉中王兴复汉室的决心?

&esp;&esp;至于河北、中原那边的反应,何须在意?

&esp;&esp;法正坚信汉中王必能为一代雄主,成千秋伟业,到那时候,谁还会纠结失败者的狂吠呢?

&esp;&esp;更重要的是,只要汉中王起了这个念头,日后他总会记得,最初提议的是我法孝直!

&esp;&esp;可是……

&esp;&esp;谁曾想,汉中王每临大事,都离不开孔明!

&esp;&esp;法正慢慢思忖着,发现幕僚们的眼光陆陆续续集中到自己身上。

&esp;&esp;也罢,今日就听听孔明有何高论。

&esp;&esp;他乜视身边文武同僚,起身出列,奉上了一卷书简:“大王,这是我来此路上,收到关、雷两位将军发来的机密文书,其中说到了……咳咳,说到了与皇帝相关的一些事。”

&esp;&esp;刘备轻咳一声:“无妨,请孔明先看过。”

&esp;&esp;法正犹豫了一下,将书简呈给诸葛亮。

&esp;&esp;旬月前刘备令法正以护军将军名义,要求荆州、交州两军清点此战的杀伤、俘虏和缴获。这道命令说得隐晦,但关羽和雷远自然明白其中蕴含的意思,于是也照着要求,作了许多清点整理的工作。

&esp;&esp;太过辉煌的胜利带来了太过巨大的收获,而在荆州、交州两军自身建制都已经凌乱不堪的情况下,想要清查出什么结果,着实为难。但关羽和雷远两人都知道此事非同小可,所以确确实实下了一番功夫。

&esp;&esp;到这时候,便有了这么一份专门以红色封套的重要文书。而法正甚至都不敢当众读出来,只请刘备或诸葛亮自己观看。

&esp;&esp;原来经过仔细查问得知,曹操此番南下,将皇帝致于五校的协作看管之下,而直接随侍在皇帝身边的,乃是以奋威将军邓展带领的一批校事。

&esp;&esp;在交州军突袭拒柳堰的时候,各部轮番突前,猛攻五校。当日看管皇帝的步兵营在淯水西岸遭到交州军副帅寇封所部的攻打,步兵校尉段昭也是为寇封所杀。

&esp;&esp;待到军府接到法正的文书,寇封遍询部下,也没谁见到过像是皇帝之人。想来这也正常,当时兵荒马乱,两军相争你死我活,只顾排头砍去,难道还会通名道姓?凡是不着交州戎服的,劈面就是一刀,谁会想到这等事?

&esp;&esp;随即雷远与寇封带着亲信部下,前往当时两军作战的战场勘察。

&esp;&esp;这一看,却看出问题。战场上真有天子卤簿乃至羽盖车驾被丢弃在深草泥滩之中!战场上还真有着魏王府校事服色、被斩去首级的尸体!

&esp;&esp;皇帝和他身边的人真的到过战场!

&esp;&esp;可没人能说出皇帝在哪里。因为步兵营的将士们,早都被寇封所部杀得七零八落,剩下的人只顾逃窜,就算后来当了俘虏,遭到拷问,他们也只记得自家逃窜的经历了!

&esp;&esp;当日雷远便调动了超过两千人,对淯水西岸的大片范围进行了仔细搜索,又专门请了谙熟典章制度、出身儒学世家的杨仪来现场辨认。

&esp;&esp;问题是,这一场大战,是在洪水尚未完全消褪的泥泞战场上进行的,从拒柳堰往北数十里,便布了无数的泥滩、沼泽、水泊,还有无数看似干涸,其实底下全都是泥泞,不知埋了多少尸体的地方……这哪里认得清楚?别说两千人,就是动用两万人,也没办法一一查清这复杂地形中每一具尸身!

&esp;&esp;杨仪当场就提出,是不是仔细再看一看收拢来的首级,以防万一。但随即也有人提出,那实是毫无意义。这一场仗下来斩首上万,士兵回报说着二千石以上大员服色的,不下二三十人,又不是每个首级都会拿石灰腌制了保存。

&esp;&esp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