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5章(1 / 2)

加入书签

打青州算是帮公孙瓒牵制后方,可若是袁绍调头打河内去,那就完全是拿公孙瓒祭天。

背信弃义,那是要被天下人耻笑的。

荀彧犹豫片刻,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观其行事,常因小利而弃大义,若得河内,便不再惧青州、常山要挟,不入雒阳,也可西进并州,袁氏未必能舍此利。”

“先不提袁绍,解决眼下吧。”荀柔当即道,“无论如何,幽州不容有失。”

送信的小队休息过后,荀柔再将他们招来相问。

他们知道的消息果然并不比信中更多。

明白不能拖延,他当即让领队的辛苦一些,再从自己亲卫选出健壮者护送,送信让友若出兵北上幽州。

虽然局势不明,但幽州绝不容有失。

同时派出一队人马往青州方向打探消息。

到此时,荀柔都尚未想过不回长安。

盖因公达负责各方消息,他回去,说不定关东情况已经送至长安。

但才刚启程,新的消息就传到河东。

为南匈奴正朔的于夫罗部,帅军十余万,来势汹汹,已入并州,张辽送信告急。

敌方将至,河东紧急备战,荀柔当然回不了长安,只能转回安邑。

兵卒原本一半轮换归家,当即紧急诏回,各县统计粮草、兵马、军械库存上报,以备调取,现营中骑兵为先锋部队,迅速集合准备先行,后勤也立即准备起军械粮草。

正准备间,荀攸也快马到达安邑。

帐外的人来去奔忙,准备的车马粮草,堆得到处都是,帐中也不停歇,群吏的珠算已打熟了,噼里啪啦的声音满帐热闹,直到荀攸进了帐才停下。

荀柔灌得满耳朵的脆响停止,还真有点突然天地俱寂的味道。

而就在这时,荀攸一提衣摆,在堂中跪下。

“哗啦”立即起身的荀缉,带失了算盘。

“公达,你这是何意?”荀柔连忙走上前去。

风来知草

十一月中,寒气最极,呼气凝结,滴水成冰。

纵使大帐内点起四只火盆,还是冻得人足膝冰凉。

荀攸跪在地上,没让自己被拉起来,垂首恭敬道,“臣失职有负太尉之托,不曾探查消息,以致全无防备,使河内郡为袁本初强占”

“河内…”荀柔飞快反应过来,“公达这是哪来得说辞,河内被袁绍奸计夺取,是我为太尉之失,哪需你来顶罪?况不过一郡而已,用不着如此,好了,地上冰凉,快起来,起来吧!”

他摆摆手。

袁绍居然真有能耐胆量,还是把河内拿下了!

好一个见利忘义的小人,他真把公孙瓒祭天了?还是还有后续手段?

袁绍不会还想要雒阳吧?

袁氏军资之厚,已至于此?

骤闻得消息,荀柔心情既有点怒,也有点慌,但还记得自己是主帅,要稳住。

“太尉,当以大局为重。”荀攸沉声道。

怎么他就不以大局为重?他在袁绍手下失了一招,就不以大局为重了?

还主动顶罪,难道还要夸他一声忠义!

荀柔弯下腰捞他不起,本来一口气赌在半截,正想发火,突然触及荀攸平静的深眸,牙关一咬,硬生生忍住了。

冷静!

公达不是逼他,是为他好。

让公达想出要代罪,朝廷估计沸腾了。

轻轻吐出一口气,荀柔维持着声音平静,“是朝上公卿为被袁本初所摄,最近于我有些非议?”

“是,”荀攸道,“朝中震动,议论不休,只是战事就在眼前,叔父实在不必与他们纠缠。”

烦不烦呐,这些人。

荀柔想问都有谁,顿了一顿,忍住了。

现在不是说这个的时候,也不是认不认错的问题。

“公达啊公达,你这是不知我啊。”他故作轻松一笑,可算把荀攸拉起来了,“我何惧彼辈?”

“彼,挑梁之小丑,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国,不知天高地厚,不知民生物理,与时沉浮,徒逞口舌之利,会死沟渎而没有人知。”

“昔日董卓在时,彼辈躬身逢迎,噤若寒蝉,不敢稍有异议,今日袁绍进河内,彼辈已做作如此姿态,且不知意欲何为。”

“任他们说着,且待我破了匈奴,回师之日,到那时,看他们还敢不敢说话。”

荀柔突然就可以理解《三国演义》里曹操赤壁兵败却三次大笑了。

曹操那时候不笑,难道和属下抱头痛哭?那大概就是直通结局“白帝城托孤”了。

他能笑出来,心气不到,魑魅魍魉才不敢抬头。

说天下人是墙头草,有点不好听,实际上,面对复杂的局势,谁都难以判断哪条路最好。

过去,他杀董卓,整顿吏治,平定河东,修改法令,重用边将、寒士,写文章,常年活跃在热搜上,看上去很有前途,于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