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九章 罢朝(1 / 2)
&esp;&esp;8点10分,魏王李泰已经站在大殿上自己的位置,他向后望望,就看到刑部侍郎褚遂良,也早早的站在那里,两人点点头,相视会心地一笑。
&esp;&esp;今天,是他们露脸的时候,他们将向李世民,提出更换一批官员。到时候,所有大臣们,就能看到他们的威风了。
&esp;&esp;可是此时,中书省殿值官有点儿紧张起来,他发现今天和往常不同,前来上朝的官员,大部分还都没有露面儿。
&esp;&esp;8点20分,中书省殿值官,心中的紧张越来越厉害了。
&esp;&esp;以往这个时间,参加早朝的官员们,都已经各就各位了。今天就奇了怪了。按照各部上报的参与早朝的人数,今日应到754人,结果到现在为止,仅仅到了33人,这些人基本上是刑部的人,其余各部都只来了一个人。
&esp;&esp;朝廷重臣只有李泰来了,各部首长中除了刑部尚书以外,就只有工部尚书皇甫睿来了。
&esp;&esp;殿值官员急忙上报给中书侍郎岑文本。岑文本赶紧告诉了首领太监王德。
&esp;&esp;李世民已经梳洗打扮完毕,踌躇满志的准备上朝。
&esp;&esp;王德进来了,他慌张地说道:“皇上,不好了,今天很多大臣都没有来上朝。”
&esp;&esp;“什么?”李世民一听就急眼了。
&esp;&esp;李世民气冲冲的来到了大殿上,一看傻眼了,前来上朝的大臣们的人数,就只有平常上朝的零头。
&esp;&esp;李世民坐在龙椅上,又等了20分钟,仍然就只有这几个人。
&esp;&esp;李世民看到各部都来了人了。他质问道:“你们部里其他的人呢?”
&esp;&esp;结果,各部来人,都递上了一叠子奏章,全部都是请假条,也包括这几个人,就等着李世民批准,他们也准备转身走人呢。
&esp;&esp;工部尚书皇甫睿就更干脆了,人家是来上辞呈的。不给你干了。
&esp;&esp;这还了的?这是罢朝啊!
&esp;&esp;这是唐朝建立以来最为严重的事件之一了。
&esp;&esp;李世民愤怒极了,他想发火,想摔东西,想骂人,可惜没有观众和听众,有火都没处发了。
&esp;&esp;李世民十分无奈,站起来说道:“退朝吧。”说着就回到了书房。
&esp;&esp;他看到跟着进来的岑文本,板着脸问道:“今天是怎么回事儿?你事先没有得到消息吗?”
&esp;&esp;岑文本看到李世民发怒,他有些害怕,恭恭敬敬的站着说道:“昨天下午,臣倒是接到了几份请假的奏章,可是也就只有七八个人,也仅仅是比平常多了那么一点点而已,也没有引起臣的注意。
&esp;&esp;谁知道今天早朝,怎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esp;&esp;李世民一生中经历了无数大风大浪,从来没有感觉到像今天这样的无力!
&esp;&esp;在以前,他无论遇到什么样的艰难困苦,身边都站着一群坚定的支持者,然而今天……
&esp;&esp;他还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军方的将领们,没有一个人前来,也全部递交了请假奏章。
&esp;&esp;军队历来是李世民最重要的依仗啊!
&esp;&esp;在这一刻,李世民的内心深处,产生了一种恐惧感。
&esp;&esp;他呆坐在椅子上,想了很久,说道:“文本,你去把房玄龄叫来。”
&esp;&esp;岑文本说道:“皇上,房大人没有来上朝,到他家里去叫他,恐怕要等一段时间。”
&esp;&esp;李世民挥挥手,示意无妨。
&esp;&esp;李世民,在书房里足足等了一个半小时,房玄龄来了。
&esp;&esp;“臣房玄龄参见皇上。”房玄龄行礼说道。
&esp;&esp;“玄龄,来,坐下。”李世民说道。
&esp;&esp;“谢皇上。”房玄龄说道。
&esp;&esp;李世民说道:“玄龄,听说你身体不舒服?”
&esp;&esp;房玄龄说道:“皇上,老臣知道您要问什么。
&esp;&esp;武德2年,老臣在渭北投奔皇上,至今已经26年了,如今,老臣已经62岁了,人老体衰,伺候不了皇上了,请准许老臣告老还乡吧。
&esp;&esp;这是老臣的辞呈,请皇上恩准。”
&esp;&esp;他从口袋里掏出了辞呈递给了李世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