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6章(1 / 2)

加入书签

“文若,你以为如何?”荀柔极少这样唤堂兄,这样说话则是极为郑重的时候。

“太尉所言正是。”荀彧展袖一揖,“太尉秉政以来,夙兴夜寐,未尝有私,扶危济困,唯以民利,天下忠义之士莫不感太尉之大德,纵有逆节,何能害也?”

荀柔忍不住高兴。

堂兄真的就两个字上道!

这段话,当然不是说给公达,而是为了传出去给其他人听的。

物议,舆论战嘛,转移重心,偷换概念,揭发黑历史,上纲又上线,还要用词激烈,吸引眼球。

什么叫智慧,诸葛亮舌战群儒,就是这套啊!

他哥给他稳的基调也很好,忠义,嗯,本朝免死金牌。

“公达以为如何?”

“太尉于危难之际,扶社稷之危,凛凛大义在身,自不惧小人之语。”荀攸躬身道。

“好,就这样了。”荀柔摆摆手,他知道荀攸未必全无手段,但就像之前所言,他才是主将,此事要走向如何,得他来做选择。

不过他要想自辩一下,估计他们还是会拦着。

让群吏继续,荀柔拉着荀攸和荀彧离了中军大帐,准备回自己帐篷开小会,走到门口却见门外军卫旁,还候着两个弱冠青年。

二人都穿着杂色裘衣,依然冻得瑟瑟发抖,脸颊发青。

“司马伯达?王伯兴?”

“见过太尉!”

眼看二人哆哆嗦嗦要跪,荀柔连忙道,“军营之内,一切从简…你们还是随我入帐再说话吧。”

王景鼻涕都要挂下来了。

“你们所谓何来?可是太尉府中有事?”

进了起居的小帐,点起火盆,让人送来米酒,再摆上几个小马扎,大家便环着火盆团团坐下。

眼看王景捧着热盏还哆嗦不停,荀柔忍不住就有点担心。

虽说王景作为王司徒之子,这时候能来就表明了意思,但这看着比他还虚,就…能不能干活啊?

“太尉方才之言,实在深明大义,令小臣佩服不已。听闻袁本初所强占河内,”司马朗嗓门洪亮,“臣在长安听闻,实在忧心如焚,义愤填膺,不能安枕……”

行了,荀柔很快听明白两人述求。

说白了,就是来要事情做,同时也代表家族,对他表示支持态度。

家族在河内的司马氏,特来此向他表忠心,是有意麻痹,还是真心向朝廷,还有待商榷,王司徒前头刚挖他墙角,转过来又对他表示支持,也是相当精分。

不过,来都来了嘛,不用也是浪费。

荀柔心里琢磨了一下,按下不提,先向荀攸打听最关心的问题,就是袁绍到底怎么操作的。

自然,荀公达来之前,已完全理清楚了逻辑,讲述得相当简练朴实。

但内容却让已有心理准备的荀柔,仍然忍不住陷入沉思。

首先,袁绍真正结盟的,不是公孙瓒而是乌桓与南匈奴。

乌桓具体什么时候结的不清楚,南匈奴于夫罗确是在被常山的平难将军打败后,投靠的袁绍。

所以,表面挑拨公孙瓒斗刘虞,实际上帮袁绍牵制幽州的,是后来的乌桓。

而袁绍拿下河内的保险,则是荀柔眼前的对手,一心想回水草风美的河套老家的南匈奴。

袁绍一方,竟把他的想法权衡,摸得清清楚楚。

既知道他一定会以幽州为重,又知道,只要在新入河内时将他牵制住,只要站稳脚跟,荀柔就不会轻易对河内出兵了。

这算阳谋吗?也不算,但即使再来一次,荀柔还是会选择保幽州。

就算先知道袁绍想要河内,他也不会将兵压到河内这边,毕竟若这样做,袁绍也大可以改道北上,与公孙瓒瓜分幽州。

冀州那地理位置,实在得天独厚。

而袁绍拿下河内后,他也不可能为了一个河内,耽误明年西征凉州,所以袁本初这个河内郡,算占实了。

“小觑天下智士。”荀柔想明白了,喟叹一声,终于释然。

他是低估了袁绍的节操下限。

至于自己被看透,他不把态度摆出来,怎么让天下百姓相信,他是真心实意帮大家过好日子?

“不过,虽不能出兵,但也不能让袁本初得意。”

打是不能打,但舆论战可以搞起来。

荀柔这天大半夜不睡,也不看行军地图,写完给刘辩的解释奏章,接着就头脑风暴了一晚上,搞了一份袁氏占领区舆论宣传战计划书。

写完望着厚厚一叠,他不得不承认,自己除了为大局,还是有那么一点小心眼在。

于是和计划书,以及一个河内出身的司马朗,又匆匆赶回长安去。

司马家既然愿意效力,自然要将他们放在最适合的地方。

而同时,经过三天简单准备,荀柔带上先头部队和军师参谋戏志才,急忙赶往北方。

中土北方的塞外胡族,一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