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88章(1 / 2)

加入书签

曾明川一拍桌子,下面的衙役齐声道:“曾大人升堂了!威武!”

李一程想笑,这真像电视里演的,但肃穆的氛围让他笑不出来,绷紧了脸。

【305】审案【二更】

衙役们一声“升堂”,曾明川正了正身子,肃然道:“何人击鼓?将人带上来。”

当了几个月的县令,曾明川并没有正儿八经审过案子,没有多大的官威,也不喜欢随便拍惊堂木,只是说话的声音比平常大了一些。

衙役们很快将敲鼓鸣冤之人带了上来。

击鼓的人被带进大堂,“噗通”一声跪下,头磕在地板上,口里喊着:“曾大人,求您给我们做主啊!”

李一程低头看着地上跪着的人,30多岁的汉子,身材结实,面色黝黑,穿一身褐色短褐,已经洗的发了白,一副庄稼汉的模样。

曾明川问道:“你是何人?有何冤情要诉?”

汉子道:“大人,小人是西江县王家庄的村民,叫王安和,上个月咱们县嘉好粮行的张敏达在我们村里收粮食,说是河口村遭遇水灾,县令大人要赈灾,需要很多粮食,委托他去我们村里去收粮。开始他给的价格不错,很多村民都卖了粮。后来他又去收,说是衙门欠了他的钱,他没有钱给我们,让我们先把粮食卖给他,他给我们打欠条,等衙门给了他钱,他再把粮钱给我们。”

“什么?”曾明川差点儿站起来,王安和没说完,他就猜到了结果。

“你们把粮食卖给他了?你们怎么敢相信他?”

“是。”

王安和脸上也是一脸沮丧和懊恼,“村民们也有不相信的,但他说他在吉泽有那么大的粮行,不会骗我们,他能跑粮行跑不了。他还说他女儿很快就要嫁给曾大人了,他就要成为曾大人的岳父,不然曾大人怎么会把这么重要的事情交给他。再加上他之前都是给了钱的,在他三说两说下,我们就相信了他。很多村民们把粮食卖给了他,让他给打了欠条。”

听了王安和的话,曾明川简直是出离愤怒了。

张敏达简直是胡说八道!谁要娶他女儿了?也气百姓们不辨真假,居然真敢把粮食赊卖给他。

但气归气,这个案子还是要审的。

他压着怒火说:“你们现在找不到张敏达了?”

“曾大人英明!距离我们卖粮食已经过了大半个月,也不见张敏达去村里送钱。村民们派了几个人来吉泽跟他要钱,没想到嘉好粮行关了门,我们打听到张敏达府上,他也不在家。我们觉得事情不对劲,再去他府上问,他府上连门都不开了。我们打听了县城里不少百姓,好心人告诉我们,张敏达根本不是县令大人的岳丈,衙门确实采买了不少粮食和药材,但并没有赊欠任何人的钱。我们知道上当受骗了,可我们找不到张敏达,只能来击鼓鸣冤,请大人给我们做主!”

曾明川深深吸了口气,压下心里的气愤。

“你们卖了多少粮食给他?他欠你们多少钱?”

王安和道:“大人,我们当时想着收粮食是为了赈灾,所以粮价开的并不高,也就是现在粮价的七成左右。我们一共卖了三千二百斤小麦,一千八百斤玉米,当时给他抹了零,一共是四十五两银子。”

这么多粮食只卖了四十五两银子,还不给钱,张敏达确实太过分了!

曾明川道:“卖给他粮食的村民有几家?”

“十二户人家。”

“他们都来了吗?”

“回大人,因为来这里比较麻烦,所以我们只来了三个人,他们在外面等。”

“将他们也带上来。”

“是。”

其他两个人进来,也是老老实实跪地磕头,结结巴巴的说话。

两个人说的跟王安和差不多。

几人说话的功夫,李一程想了很多。

王家庄在小水村西面,就是那一片树林的另一面。虽然说离得不远,但因为有那片树林,再加上古时候消息传递的慢,所以王安和他们并不知道吉泽这边发生的事情。

但是……即便是不知道,他们也不会将粮食赊欠给一个只见过一次的人吧?

李一程道:“张敏达是吉泽县人,只是去买过一次粮食,你们就敢把粮食赊卖给他,不管他说的多好听,多有理由,这个都说不过去吧?应该还有别的原因,你们是不是没有说实话?”

“这个……”

王安和转了转头,似乎想看看身后两人,但很快又转了回来低下了头。

“不要害怕,实话实说就行,曾大人一定会秉公办理的。”

“是。”

王安和抬头道:“跟张敏达一起找到我们的,是村里的一名村民,他平日里做点儿小买卖,也会跟我们买粮食。他平日里出手大方,谁家里有难事,他都会帮忙。他跟我们说张敏达是大商人,不会赖我们这点儿钱。还说要是张老板不给钱,他会给我们。听他这么说,我们才放心把粮食卖给他的。”

“那人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