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69章(1 / 2)

加入书签

这天儿上哪里坏去?估计就是人家嫌麻烦。

“哎呀,就几句话的事,大哥你这样我特别不好意思。”宁贺云说着谦让的话,“那个书店只要是个学校门口都能开一家,趁着现在开店的人少,你多占几个地儿。回头等开春开学再进点儿学生学习的书啊本子笔什么的,一起卖。”

“好好好,宁老弟脑子就是灵活。”张大哥乐的不行,“对了,家里弄了个呼机,你记一下呼机号。以后找哥直接打呼机就可以了。”

跟张大哥寒暄完,宁贺云拖着一车的山货回到快餐店,带上楚飞扬又去了小市场那边的炒货仓库。

这些炒货一到冬天就特别好卖,楚飞扬又给了个焦糖口味和怪味花生的方子,这两种一上架就受到了极大的欢迎。不少其他炒货店都过来买,寻思着自己回家弄来卖。

但是不得不说,这个炒货店的方子太难琢磨了。之前那个什么五香瓜子就研究好久,做出来也没这边的好吃。如今又来了新口味,人家脑子可怎么长的,咋就这么能琢磨呢。

麻袋拆开,里面是满满的松子,榛子,核桃和栗子。

炒栗子和炒核桃已经不新鲜了,如今镇上有两家再做。不过榛子和松子都是稀罕东西,这两种玩意不管什么时候,价格都很高。

松子和榛子炒制之前都得泡水,否则不裂口,吃起来特别麻烦。

楚飞扬想着把核桃都弄成琥珀桃仁。虽然做法麻烦,但不会跟人撞了。而且现在镇上的人手里都有闲钱,也舍得买点儿高价的东西吃。

除了这些,还有东北特有的干菜,干蘑菇。

黑乎乎的榛蘑看着不起眼,但用来炖小鸡别提多香了。

楚飞扬盘算着成本,决定下次从张大哥那边多进点儿榛蘑。尤其是这还有不到三个月就过年了,家家户户都得送礼。这些干货和榛蘑绝对拿得出手。

到时候再找工厂印点纸盒子……

“咱们注册个商标什么的吧?”楚飞扬对宁贺云道:“还有公司,这样交税也方便。”

“公司我懂,弄商标做什么?”宁贺云还没有什么版权意识。不光他没有,如今华国很多人都没有版权意识。

就拿国外的防风打火机来说,人家下功夫研究出来的打火机,一个原本能卖上百块。结果华国有个老板买回来就给拆了,研究明白找了厂子生产,直接把防风打火机的价格从上百块压缩到了几块钱!

不得不说,华国人脑子确实灵活。

楚飞扬道:“把炒货作坊做成工厂,多注册几个商标,以后卖成品炒货盒子上都印咱自家的商标。让别人一看到这个商标,就知道是咱家出的。”

宁贺云还是不明白,“那就印呗,谁还管着咱们印什么呢?”

楚飞扬脸一沉,宁贺云连忙道:“注册商标是吧?去哪里注册?哎呀这个我也不懂,你教教我。”

九十年代初期,注册商标还是一件新鲜事。毕竟电脑都没有普及,设计图样要找老师傅雕刻,雕刻完了搭配字体。

折腾了小半个月,才把几个商标都注册完。

什么满口香,满嘴香,粒粒香。还有楚记,宁记。反正花了不老少的钱。

弄完这些,楚飞扬又张罗着做礼盒。

包子铺和快餐店用的楚记,礼盒里装的是鸭货,辣白菜。包装还挺上档次,里面都用的是密封塑料袋包装,然后有单独的小盒子,再放进纸叠的兜子里面。

纸袋子用的是大红色,采取最传统的那种设计,把楚记两个字印上去。

炒货店原本也想用楚记,但毕竟炒货方子都给出去了,楚飞扬坚决不同意。最后用了宁记满口香,一包炒货一斤,塑料袋上也印了标签。

不过这时候印刷技术不咋地,那塑料袋上标签颜色一摸就蹭一手。

宁贺云从东北那边进了几千斤的干货,一万块眼瞅着就没了。还好这些货物下车就开始进行制作,做好了装袋摆出去,一天能卖一百多份,钱很快就回笼了。

就连徐二叔桌子上都摆了两个纸袋子,一个是楚记卤味和辣白菜,一个是宁记炒货干货。

这些东西都被徐二叔做成了伴手礼,过些日子他要带着人去市里拉投资,正好能把这些玩意当礼物送出去。看着大气漂亮,还花不到几个钱,比烟酒合适多了。

毕竟算是“地方特色”嘛。

弄完这些东西,楚飞扬又带着宁贺云注册了两个公司。

一个是食品加工公司,一个是商务贸易公司。

法人都是宁贺云,楚飞扬算二股东,帮忙出谋划策的。

然后俩人又开始选址,弄辣白菜酸菜和炒货作坊……哦,不,是工厂。

基本上手底下产业赚了钱就投了出去,手里多了一叠的房产证。

这些工厂选址只要远离居民区不影响周围居民活动就可以,招工就要干净麻利利索的。楚飞扬还要求食品加工厂的工人必须要去医院做体检,拿着体检健康证明才能上工。

这玩意可真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