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sp;&esp;依因缘和合而有为生,依因缘分散而无为灭。有生有灭,是有为法,不生不灭,是无为法。观色、心等诸法之无常逼迫,而知生死实苦。断尽惑业,生起正智,以证入涅槃。——《法华经》 &esp;&esp;昭觉禅师的大势至往生妙法,已经算是极为上乘的生灭之道,但是在萧千离的造化大道面前,却如同孩童一般不堪一击。而后萧千离所展现的劫灭法则,更是让众僧悚然而惊。 ">
阅读历史 |

第四百三十六章 酒后订约(1 / 2)

加入书签

&esp;&esp;依因缘和合而有为生,依因缘分散而无为灭。有生有灭,是有为法,不生不灭,是无为法。观色、心等诸法之无常逼迫,而知生死实苦。断尽惑业,生起正智,以证入涅槃。——《法华经》

&esp;&esp;昭觉禅师的大势至往生妙法,已经算是极为上乘的生灭之道,但是在萧千离的造化大道面前,却如同孩童一般不堪一击。而后萧千离所展现的劫灭法则,更是让众僧悚然而惊。

&esp;&esp;“劫灭……”低头看着已经化为飞灰的袍袖,昭觉禅师脸色由红变青,面如死灰,半晌才颓然后退几步,跌坐在座位上,叹道,“大觉师兄死在你的手里,也算是死得其所……不怨人,不怨人……”

&esp;&esp;此言一出,萧千离顿时恍然大悟。

&esp;&esp;难怪自己一入舱,这红脸的昭觉禅师便对自己处处敌对,不惜触怒金山住持,也要与自己一较高低,原来当初死在自己手中的九华山伏虎寺住持大觉禅师,便是他的至交好友。

&esp;&esp;萧千离心中有数,只是微笑着向昭觉禅师略一颔首,昭觉禅师重重叹息一声,稽首向萧千离施了一礼,便默不作声。

&esp;&esp;昭觉禅师吃了一记大亏,船舱中的气氛为之一窒,反而渐渐变得平和起来。那枯瘦老僧笑道:“萧掌教学究天人,果真不凡。”

&esp;&esp;萧千离微笑道:“佛本是道,道释儒本是一脉相传,又何分彼此?”

&esp;&esp;这句话原本是大不敬之语,分明是以自己杜撰的《萧氏封神》为引,将三教强行融为一体。但是金山寺诸位老僧何许人也?个个都是佛学精湛,光明磊落之人,闻言并不反驳,反而笑道:“百川归海,触类旁通,缘致于此!”

&esp;&esp;众人纷纷通名道姓,萧千离一一见过,这才知道这位貌不惊人的枯瘦老僧,便是金山寺当代住持昭善禅师。

&esp;&esp;这七位老僧,连同知客执事昭明禅师在内,均是精擅佛学的大能之辈,与萧千离一一交谈。幸得萧千离有系统辅助,兼擅佛道两家,妙语连珠,旁引博征,言辞之间均有无数先辈经传佐证,纵然以一敌八,也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谈得投机无比。

&esp;&esp;此时已经是华灯初上,太湖上大大小小的船只均点起灯笼火把来,岸上更是堆出几堆大篝火,烧得火光冲天,湖面岸上照耀得亮如白昼。

&esp;&esp;萧千离从窗外望去,见岸上那寒山寺住持连行禅师高居台上,高声吟诵道:“南无阿弥多婆夜,哆他伽哆夜,哆地夜哆,阿弥利都婆毗……”

&esp;&esp;他玄功精湛,此时缓缓道来,一字字吐出,岸上湖面上已经不下万人之多,却人人听得清楚无比。

&esp;&esp;萧千离听了半晌,问道:“寒山寺明明是小乘教宗,为何念的却是大乘净土往生咒?”

&esp;&esp;昭善禅师笑道:“檀越有所不知,《往生咒》又名《阿弥陀佛根本秘密神咒》,确为大乘净土宗始缘。‘小乘’之说却并非如此,中原佛门名之为南传上座部佛,主修戒、定、慧‘三学’、‘八正道’,自度而无须度人,萧掌教,你能说大乘不度小乘?或是小乘不入大乘?”

&esp;&esp;萧千离默然片刻,这才稽首一礼道:“受教了!”

&esp;&esp;一位黄须老僧鼓掌大笑道:“妙哉妙哉!我空法有,原致于此!”

&esp;&esp;萧千离微笑道:“本座曾听闻江湖中流传一句话,诸位高僧且听来!”

&esp;&esp;众僧一时大奇,均屏息静气,侧耳听去,只听萧千离缓缓道:“想那道统之争何等惨烈?人人并无正邪之辩,唯独道统相左,纵然都是好人,也免不了杀得血流成河,呜呼哀哉!诸位以为如何?”

&esp;&esp;船舱中寂静无声,半晌才有一位白眉老僧霍然立起,重重一拍桌子,叫道:“此人是谁?洞察世情,当浮一大白!”

&esp;&esp;他突然变得神采飞扬,连连呼酒。众僧面面相觑,好一会儿才有小沙弥取了清酒上来,那白眉老僧抓了坛子在手,仰头咕嘟咕嘟喝了小半坛,手一扬,将坛子扔给萧千离,叫道:“萧掌教,请酒!”

&esp;&esp;萧千离一口喝干,那白眉老僧鼓掌大赞,高声道:“姓萧的,你博采众家之长,武功盖世,原本老和尚不该说这些话,但是如今只有我等师兄弟在场,纵然有些大不敬的话,想必也无人怪罪!”

&esp;&esp;昭明禅师八面玲珑,闻言急忙上前扶住,低声道:“昭性师兄,你醉了!”

&esp;&esp;“我没醉!”昭性禅师摇了摇头,拍了拍昭明禅师的肩头,大笑道,“萧掌教,你将大乘佛教搅得天翻地覆,杀了无寂、无嗔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