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节(2 / 3)

加入书签

是。”皇后的笑容里带上了几分伤怀,“大概在三四年前吧,母后于夜间心悸难安,总会梦见瞻儿他弟弟……每每醒来,都伤心不已。”

“太医无法治好母后的病症,皇上便下旨请了你娘亲。你娘亲过来,开了几贴药给母后服下,母后的病就好了,果真不愧为神医。”

“可母后总是放不下那个孩子,怀疑是不是那孩子过得不好,才会托梦给母后……便想去道观给他点上一盏长明灯,叫他安息。”

觅瑜怔怔地听着,脑海中不期然闪过奇王的面容,他在冰天雪地里对她展开的那个微笑。

她定定神,把这些思绪压下。

奇王不是十皇子,十皇子不是奇王,真正的十皇子从来没有出现过,她不能把他们弄混了。

如是告诫了自己一番,她开口道:“若母后想为十弟点上长明灯,将此事拜托给三清观即可,与正虚观有什么关系呢?”

皇后回答:“若托付给三清观,此事必须走明路,但……”

她轻轻用绣帕拭了拭眼角:“那孩子……献身时,神妙真人曾给他在蓬莱岛上点了一盏长明灯,以保其神魂安息……与天下太平……”

“因此,若母后将此事过了明路,皇上必定不允。皇上……皇上自是以江山大局为重,”她捏紧绣帕,又在下一刻放松,“母后能够理解,但、但——”

觅瑜贴心应道:“儿臣明白。娘亲同儿臣说过,但凡为人母亲,都放不下自己的子女。”

皇后点点头,收起绣帕,微微平复了一下心情,道:“所以那个时候,母后在私底下问过你娘,是否认识几位在正虚观中修行的道长。”

“没想到你娘却同母后说,正虚观观风不正,香火太过旺盛,其间恐怕多有猫腻,若母后有什么要事托付,当以三清观为首选。”

“也是母后那时心不在焉,没有多想你娘这话,只以为那正虚观在做些寻常敛财生意。要是早年查出这桩事,也不会有女子继续受害,哎。”

觅瑜连忙安慰:“谁能想到这上面?不瞒母后,娘亲也曾对儿臣说过类似的话,当时儿臣也没有多想,以为那正虚观不过有一二猫腻,谁能想到她们会有那么大的胆子?”

“终究还是母后想得少了。”皇后摇摇头,“不过,也是因着此事,叫母后知道了你娘亲的为人。”

“那时,你娘亲看出母后为难,便主动开口,道是她出身的清白观虽小,但五脏俱全,若母后不嫌弃,可以将想要办的事情托付给她。”

“母后便将此事告诉了你娘亲,托她在观里给孩子立了一块长生牌,长明灯没有点,害怕与蓬莱岛上的那盏灯冲突。”

她说着,拉过觅瑜的手,疼惜笑道:“现在想想,说不定正是因为这个举动,才会让你和隆儿结了缘,也算是冥冥中自有天意吧。”

觅瑜一愣,不明白这话从何而出。

皇后立的是十皇子的长生牌,给的是十皇子的生辰八字,和九皇子有什么关系?难道是因为双生子生辰八字一样?也不对啊,八字又不仅仅看时辰……

当然,她不会傻到在这种时候反驳皇后,打破对方美好的想法。

她乖巧地微微一笑,算是回应。

皇后笑容愈甚:“好孩子,你和你娘一样,都有一颗赤子之心,能娶到你,是瞻儿的福气。”

说起盛瞻和,皇后的精神总算好了一点,道:“说来,你与瞻儿成亲也有两个月了,怎么样,他对你还好吗?”

觅瑜回道:“殿下对儿臣一向都好。”

“好,这样母后就放心了。”皇后点点头,轻轻拍了拍她的手,目光慈祥地看向她的腹部。

“母后现在啊,就等着你的好消息了,希望你能尽早给瞻儿添个孩子,叫他身边热闹热闹。”

闻言,觅瑜心中一跳,强忍住心虚地笑应:“是……儿臣谨遵母后之命。”

回到东宫, 觅瑜在妆案前坐下。

青黛与慕荷从旁伺候,取下她在觐见皇后时佩戴的贵重首饰。

觅瑜一边摘下耳环,一边询问:“殿下现在何处?”

青黛回道:“太子殿下正在文华阁听太师讲学, 太子妃可有要事吩咐?”

“哦, 没什么, 我不过略问一问。”她道,“这天气真是越发热了。今日早上,我叫你沏的那盏花荔茶如何了?”

青黛笑道:“已经听太子妃的话,在阴凉处放着了, 想来应是出了好色。太子妃可要现在饮用?”

她颔首:“拿过来吧。”

青黛应是离去。

接着,觅瑜又随意找了个借口将慕荷支开,便拉开妆奁, 从夹层中取出一个瓷瓶, 倒出一枚药丸服下, 然后迅速地将瓷瓶放好,妆奁关上。

整个过程一气呵成, 不带有半点拖沓。

没办法,她被之前的经历吓到了,着实不想再被盛瞻和发现一次、质问一次,只能在小心谨慎的同时速战速决, 不留有任何一点可乘之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